早在清朝末年,位于廣州北郊的沙河鎮(zhèn)上有家“義和居”小食店,店主樊阿香夫妻倆,早上賣白粥油條,中午賣家常飯菜,生活倒也安穩(wěn)。一天早上,店門口來了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,有氣無力地倒在門前的青石上。阿香不禁起了惻隱之心,便叫妻子送一碗熱粥給老人吃。老人推說沒錢不能白吃,阿香便道:“本店雖小,但對(duì)老人家,這白粥一向是免費(fèi)的,你就放心吃吧!”沒想到,從此之后老人幾乎每天都來店里吃白粥,阿香夫婦一直都沒有嫌棄,照樣給他吃。 不久之后的一天,阿香得病后茶飯不思,臥床不起,小店只能關(guān)門歇業(yè)。這一天中午,老人又出現(xiàn)在店里,當(dāng)他知道阿香的病情后便說:“阿香哥粒米難進(jìn),病自然難愈,今天就讓我做碗好吃的給他開胃吧!”老人就用從白云山上引來的泉水浸泡大米,然后熟練地磨好米漿、燒好開水,再把米漿舀進(jìn)竹匾上薄薄地?cái)偭艘粚釉僬簟R粫?huì)兒工夫,米漿變成了粉皮,老人揭皮切條,加上蔥鹽香油,送到阿香床前。阿香頓時(shí)食欲大開,幾碗下肚后,病情果然好轉(zhuǎn),他再三向老人道謝,也終于知道了老人的來歷。 原來,老人竟然是宮里的御廚,只因性格耿直得罪了慈禧太后,僥幸中逃出北京,從此隱姓埋名,四處躲避追緝。老人說:“此粉出在沙河,就叫沙河粉吧!我在這里已經(jīng)停留多時(shí),再不走恐怕就要連累主人家了!”說完就走了,以后鎮(zhèn)上的人再也沒見過他。 |